历史学院深入开展“‘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
系列活动
7月13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举办“觉醒年代”研学项目暨守常研究院首批课题开题会,历史学院青年教师葛静波主持的研学项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相关史料研究——以〈帝国主义论〉的传播为例(1917-1927)》顺利通过开题答辩论证。“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由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承办,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重要活动内容。
葛静波在会上报告了课题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计划,学院部分参与课题的师生参加了会议。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副处长田坤、四级调研员石正义到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侯且岸,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刘岳,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著名史学专家杨琥,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馆员陈翔等学者在开题会上对项目进行了指导和点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会后葛静波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北京电视台、澎湃新闻等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自2023年5月我校入选“‘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首批试点高校以来,历史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选派优秀师生助力系列活动开展。6月中旬,历史学院组织师生前往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参与专题工作对接会,筹办课题申报等相关工作。历史学院组织招募26名学生志愿者参加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系列活动“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经过培训选拔,熊樱淇、葛佳琪两名同学作为首批青年宣讲员于7月13日上岗,开始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展定期特色宣讲工作。
历史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助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开展,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让师生在文化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撰稿人:葛静波、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