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党建 | 考古与文化遗产支部携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支部联合共建



75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携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职工第二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合共建活动,以“赓续传统血脉,激发文化活力”为主题,联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支部共建联合活动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



清华大学党建联系指导组成员、校党委委员、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系教授、致理书院院长李艳梅老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老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董增刚老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袁源老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侯爽老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组织委员王铭老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青年委员赵献超老师,以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职工第二党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30余人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侯爽老师主持。她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两个党支部联合共建的党建学习背景和共建机缘进行了说明,并对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相关老师到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交流表示欢迎。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董增刚老师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的相关情况,并以“牢记使命,创新课堂思政;不忘初心,服务社会大众”为题,就考古与文化遗产党支部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1-3-5模式”(即“一个坚持,三个着力,五个打造”,尤其是打造文化自信“先锋队”、打造基层组织“硬堡垒”、打造教书育人“大先生”、打造建言资政“智囊团”、打造文化普及“生力军”)以及具体支部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董书记表示,希望以本次支部联合共建活动为起点,继续推进两院多层面的深入交流,并欢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来参观共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铭老师作为支部代表,具体交流了对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进行了“从文化遗产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主题讲座。王老师从文化遗产作为文明的历史见证者和当代讲述者的视角,以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排水委员会认定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等“世界级遗产”的角度,以一个个具体的中国遗产项目来讲述其如何见证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王老师认为,我们从文化遗产中看到了从古传承至今的“实”,让我们的文明传承更具有强烈的实证感、实景感、实在感,也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中华家园遗产的鲜活之实。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这突出的五大特性,祖先们为今天的我们留下无数的宝贵遗产,至今仍然在见证着、并讲述着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中外文明互鉴互学的历历往事,还在继续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进而通过新的时代转化,开出新的未来。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发言结合学习文化传承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体会,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并分享了对中华文化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等突出特性的理解。他表示,清华五道口融清华大学百年学府气度神韵,传承清华精神,发扬道口传统,牢记时代使命,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服务贡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顾良飞表示,学院希望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开展更多深层次共建交流,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合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前身为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被誉为“金融黄埔”,旨在“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享誉国内外金融界,从中央银行制度框架的基本建立到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的设立,从证券交易所的创办到中国证监会的成立,中国金融领域每个角落都活跃着五道口学子的身影。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将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携手共建,为新时代赓续传统血脉、激发文化活力作出贡献。


照片:聂嘉、王铭